我们胥口中心小学地处美丽的太湖之滨,古老的胥江河畔。学校创办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乡镇中心小学。近年来,在吴中区教育局、胥口镇党委的关心下,学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继1994年学校由胥口上塘异地搬迁至东大街,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2006年9月,学校又一次异地新建,搬迁到了现在的时进路。如今,学校占地面积4428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活动场地8839平方米,绿化面积19400平方米。学校现有电脑房3个,一流的中心机房一个,学生用电脑150台,三年级起生机比7:1。校园100兆宽带接入。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有网络终端,实现了班班通。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和背投,每个教师都配备了液晶显示器电脑一台,达到了无纸化办公的标准。学校图书阅览室计576平方米,图书35547册,人均25册。平均班容量为42.7人。综合楼有音乐房、舞蹈房等专用教室19个,各专用教室设施齐全到位,完全顺应了教育现代化对学校硬件设施的要求。活动区有2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1片,2片标准篮球场,还有一排乒乓球桌及功能齐全的体育活动设施群。师生食堂2222平方米左右,可以容纳1300人同时用餐。目前学校有33个教学班,1417名学生,专任教师85人,大专以上学历74人,占87.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7人,占43.5%。校长邱春华已经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学校曾先后获得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竞赛优秀集体”、“吴中区文明单位”、“吴中区教育科研窗口学校”、“吴中区绿色学校”、“吴中区美术特色学科学校”等荣誉。
近年来,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当作大事来抓。鼓励教师学习理论、实践探索、不断反思、勤于笔耕、相互交流,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全校教师先后获得区级及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的达58人次,近3年在各级评课选优等业务竞赛中获奖的达186人次,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文章达100多篇。现在学校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4名,区级骨干教师11名。
学校一向注重教育科研,并采取了“以教育科研带动学校特色建设”的办学策略。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抓好学科质量的同时,怎样才能做到办学富有特色,在特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八五”至“十一五”期间的省、市、区级书画课题的持续性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书画特色教学建设。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书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书画创作水平,而且摸索出了如何依托书画之乡这一独特背景发展学校书画教学,如何通过书画教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养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新路子。在书画特色教学的带动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先后开设了作文、微机、科技、球类等10多个兴趣小组,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学生家庭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其中,因为学校有一支语文素养良好和教学功底扎实的语文教师队伍,并且在“十五”学校主课题《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范式研究》的引领下,作文教学成了学校又一教学特色。如今,学校已经初步确立了系列作文创新教学范式,主要包括“先活动后作文教学范式”、“研究性作文教学范式”、“想象作文教学范式”、“一题多作作文教学范式”等4种,这些作文教学范式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特长”是家庭和社会对全校学生一致的赞誉。3年来,全校学生有5人次被评为区级学科“十佳”,57人次被评为区“三好生”,300左右人次书画作品在报刊公开发表,100左右人次书画作品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60左右人次习作在各种报刊刊登。现在,学校又在“十一五”期间申报了有关后进生教育的课题作为学校的主课题,并由此延伸出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有效教育的系列案例研究》,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旨在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在后进生教育方面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后进生教育的科学策略体系,并争取也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
婵犵鈧啿鈧瓕銇愰崒鐐村仢闁绘鐗婇弶鐑樼箾瀹€鈧划顖炲焵椤戭兛璁查崑鎾存媴妞嬪海娈ら柣搴℃贡閸嬬偤鍩€椤戭兛璁查崑鎾存媴閻熸嫈妤呮煛閸偄鐏¢柍褜鍎搁崘鈹炬灆闂備焦瀵ч悷銉╁箯娴煎瓨鍋嬮柛顐ゅ枑缂嶁偓闂佸搫鍊哥紞濠傖缚娴煎瓨鍎嶉柛鏇ㄥ灡閿涙牕螞閻楀煫顏勵嚕闁垮鈻旂€广儱鐗嗛ˉ灞角庨崶锝呭⒉濞寸厧鎳橀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婄懃閿曘儱顪冮崒娑氣枖閹兼番鍨归悘澶娒归悪鈧崜婵囩閸垹瀵查柨鐕傛嫹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