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介绍: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校地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被誉为“蜀道明珠”的绵阳市。校园占地面积1560余亩,建筑面积44.53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等各类现代化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54余万册,电子文献360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1余亿元。
学校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6个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7000余人;涉及9大学科门类71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有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5个,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10个。建设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7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181人,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63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96人。硕士导师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绵阳市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1人。
学校现有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态安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李白文化研究中心, 1个省社科联高水平研究团队,6个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四川绵阳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异常心理与行为矫治研究中心、四川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效能建设研究中心、四川绵阳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期刊发展研究中心、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科普基地, 1个绵阳市社科普及基地。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 三大品牌,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近五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0余项,校地共建省级项目70余项,以及大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乌克兰、坦桑尼亚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学校坚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学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近900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400余项,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奖励2000余人次。学校建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提高。
当前,绵阳师范学院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坚持“立足绵阳、面向四川、辐射西部,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
(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邮编:621000
联系电话:0816-2200008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200008
绵阳师范学院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