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回民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是由热心教育的回民人士伍海澄、马仪亭等发起创办的清真学堂。其办学宗旨是:招收家境困难的回民子女入学,使之学习文化,成为有用之才。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孩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上上下下想尽了办法:减免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为他们免费提供书本和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帮助困难学生的经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回民小学率先承担起了这一重担。学校秉承传统办学理念,从2004年开始,已经有百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学校就读。为了帮助这部分孩子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与城里的孩子友好相处,学校的老师下了不少的功夫。城市学生与务工子女通过“手拉手”、“帮扶结对”等形式,缩短了心灵的距离,校园里随处可见城乡孩子共同学习、游戏的身影。体现了学校“以爱为源,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做人;创设符合家长理想的教育,使家长共享孩子成长欢乐”的办学宗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来浓厚的文化积淀,使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在这所容纳了回、满、羌、藏、汉等多民族学生的校园里,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教育课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们在绚丽多姿的多民族文化氛围中博采众长、健康成长。在“民族故事我来讲”、“民族歌曲我来唱”、“民族舞蹈我来跳”、“民族常识我了解”、“民族美景我来画”等活动中,少先队员们表演民族英雄、有关事件中的人物,宣传中华民族精神文明道德,潜移默化的得到教育,知道民族精神的伟大。“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接受民族大团结教育,成为增进民族友谊、培植民族感情的舞台。来自青海、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家,民族特色得以彰显。
学校坚持走精致化发展的道路,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着力点,积极鼓励学校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行为、创新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特色精品。 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